发布时间:2025-02-27
为更好服务首都科技发展战略,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朝阳区科协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2月27日下午,叶青大厦隆重召开大厦产业园科协成立大会。叶青大厦产业园科技工作者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邀请了朝阳区科协党组书记冯守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朝阳区工商联主席、叶氏集团董事长叶青,及叶青大厦党委书记张克成等莅临指导。
经科协筹备工作组推荐,委员们表决通过,杨庆丽同志担任叶青大厦产业园科协主席,李贵生、王进宏、于小纳三位同志担任副主席,毛静明同志担任秘书长。
会议由叶青大厦党委副书记王进宏主持。会上,区科协科技协作中心负责人王涛首先宣读了《关于叶青大厦产业园申请成立园区科学技术协会》的批复。叶氏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毛静明做园区科协筹备工作报告。代表们审议通过了《叶青大厦产业园科学技术协会章程》(草案)。
会议选举产生了叶青大厦产业园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和科协领导机构。叶青大厦产业园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名单如下:动向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庆丽,北京爱知之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党总支书记李贵生,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进宏,北京京能普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于小纳,华夏天信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思迪博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锦超,小叶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EO叶滨,北京思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CEO姚嘉,极客邦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李显伟,北京北斗屋科技有限公司平台技术中心负责人张绪瑞,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毛静明。
随后,举行授牌仪式。区科协党组书记冯守华为叶青大厦产业园科协授牌,园区科协主席杨庆丽接受授牌并代表发言。
杨庆丽代表新当选的领导班子,向朝阳区科协以及园区各企业和科技工作者们表示深刻的感谢。她表示在朝阳区科协的引领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认真筹备,叶青大厦产业园科协的成立,是园区科技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平台的搭建,承载着园区企业对科技创新的热切期望,也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选为叶青大厦产业园科协主席,将率先垂范,与科协领导班子成员紧密协作,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二、聚焦企业需求,助力创新发展。三、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造活力。四、加强对外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五、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她坚信,在朝阳区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叶青大厦产业园打造成为创新要素涌动的发展热土,让更多“科技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长成支撑区域发展的参天大树!
叶青大厦党委书记张克成致辞。他代表叶青大厦党委对大厦科协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感谢区科协及各位会员的信任和支持。张书记指出,叶青大厦科协成立,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也为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发展增加了新的力量。希望大厦科协认真履行“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员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工作职责,履职尽责、大力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学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政治引领、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深化科普活动,团结引领广大园区企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科技创新主战场,为科技强企、人才强企作出应有贡献。
朝阳区科协党组书记冯守华讲话。他首先向叶青大厦成立园区科协表示祝贺,并欢迎加入科协这个大家庭。冯书记指出,叶青大厦是中关村电子城科技园重点功能产业园之一,近年来,以专业、优质的服务为科技型生产企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成为高科技企业助推器,为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招商引资、人才吸引、文化建设等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在做好企业服务的同时,叶青大厦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楼宇党委,形成了稳固的基层党建基地,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园区科协作为园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既负有组织凝聚园区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又负有团结带领园区科技工作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使命,还担负着民众科学知识普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责任。
他希望叶青大厦园区科协能持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科技政策与人才政策,把园区科协打造成有温度、可信赖、有活力、具实效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积极参加科协系统活动,搭建科技创新交流平台,为朝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朝阳区工商联主席、叶氏集团董事长叶青讲话。他代表叶氏集团,向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园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以及辛勤耕耘在科技一线的企业家、科技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他强调,园区科协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更是园区构建开放共享创新平台的关键一步。未来,协会将作为桥梁纽带,发挥平台优势,联接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促进政策、技术、资本与人才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激发创新活力,通过组织学术交流、技术攻关、产业对接等活动,营造“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的浓厚氛围,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服务科技人才,为园区科技工作者搭建成长舞台,提供政策咨询、培训支持、权益保障等全方位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科技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协会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正确方向,将自身建设成为科技工作者的“思想之家”和“创新之源”;二是希望广大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协会为依托,加强协同创新,走稳“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三是希望全体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以务实担当践行使命,书写“报国答卷”。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